T骨牛排也叫丁骨牛排,名称的来源看外形就很好理解了。中间是一块T字形的骨头,两边是牛排。T骨牛排取自牛的前腰脊部,骨头的两边, 一边是菲力,一边是西冷,兼具细嫩柔滑和筋道油润的双重体验。吃的时候建议先把骨头剔开,再分块切割,品尝各自的味道。
牛小排和牛仔骨是同一部位的肉。带骨头的一般叫牛仔骨,不带骨头的则被称为牛小排。牛小排取自牛的胸肋骨部分,位于第6-12根肋骨之间带油筋的肉。这个部位,油脂丰富,脂肪含量高,大理石纹丰富。牛小排一般呈长条状,中间连着一根筋,在解冻和烹饪的过程中,肉很可能会沿着这根筋分散成两片,这都属于正常现象,不是拼接牛排。牛小排骨头和肉之间是脂肪层,肉质结实,油脂丰富,脂肪分布均匀,肉筋密麻交织,吃起来也相当有嚼劲,最好是七分熟或九分熟。比较好吃的做法是,用炭火烧烤。
板腱牛排又叫牡蛎牛排。外形和牛小排非常相似,板腱牛排和牛小排最大的区别就是比牛小排要短很多,板腱一般是椭圆形的。板腱牛排取自牛肩胛部位,虽然带有“腱”字,但是并非是牛腱子,它的鲜嫩程度跟肉眼牛排差不多,因为这是一个不太运动的部位。板腱牛排瘦肉多,脂肪少,肉质嫩,但由于它含有肉筋,所以吃起来的口感要更加Q弹。板腱牛排比较适合5分熟。
上脑牛排虽然叫上脑,但并非是牛脑的部分。上脑牛排取自牛后颈部,这块肉脂肪和肉筋交错分布。这部分的肉运动量较大,肉筋比较多,因此口感不是那么嫩,所以想尝试上脑牛排,最好要选择谷饲的上脑牛排。一般5分熟较为合适。